百度百科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3-12-13 09:39:16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张福平

中共镇远县委党校,贵州 黔东南 557700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本文以镇远县的乡村综合治理为基础,总结出蕉溪镇“三治”并进模式和涌溪乡“三联三建一推动”模式,研究经验,剖析不足,并提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提升综合治理能力的路径方法,为贵州省乃至全国的乡村基层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综合治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D21

 


1 加强乡村综合治理的时代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乡村综合治理是基层治理的具体内容,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加强乡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务,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开展打击整治农村赌博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推进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厉打击侵害农村妇女儿童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

1.1 加强乡村综合治理,是新时代的艰巨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加强乡村综合治理,是新时代党领导全国各地人民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综合治理体系中的“顶梁柱”,是党建引领乡村综合治理的坚强堡垒。

乡村的有效治理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统领,同时,也是党的性质、根本宗旨以及基层党组织的任务要求。乡村的有效治理、乡村治理体系的重塑、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是基层党组织的关键任务所在。这就要求镇远县在加强乡村综合治理中,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聚焦“平安镇远”建设及“双提升”两项重要工作,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精心安排,周密部署,采取强有力措施,全面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为夺取乡村振兴全面胜利提供坚实保障。

1.2 加强乡村综合治理,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控制在萌芽状态

乡村综合治理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工作要求高,必须聚焦重点,集中精力抓关键、求突破。新时代,要广泛建立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人民调解网络,建立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人民调解网络,为群众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服务、纠纷调解等法律服务,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法律需求。坚持防范在先、处置在小,防止各类矛盾碰头叠加、交叉感染、蔓延升级。针对山林土地、征地拆迁、劳资争议、婚恋家庭等多发性矛盾源头,开展排查化解工作,乡镇全面摸清底数、建立台账,依法、及时、就地稳控和化解,防止因调解不及时、稳控措施不到位而引发群体性事件“民转刑”极端暴力案件,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控制在萌芽状态。

2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究

在积极开展乡村综合治理的过程中,镇远县各乡镇依据各自乡情,大力推进以综治中心为枢纽、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底座,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社会治理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综治中心指挥部统筹调度职能,科学划分网格、十户联防单元,进一步做小网眼、织密网格、整合基层服务管理资源,推动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网格化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开启了全县“小事不出联户、网格,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的镇远综治建设新局面。

特别是涌现出蕉溪镇“三治”并进模式和涌溪乡“三联三建一推动”模式,值得总结、研究、推广。

2.1 蕉溪镇“三治”并进模式

镇远县蕉溪镇以党建为引领,探索构建自治固本、法治强基、德治润心的基层治理新模式,绘就起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紧密结合的基层治理“同心圆”。

“自治”固本,夯实基层基础。在蕉溪镇,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项目、重大决策、重大资金等,各村都严格按照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和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程序执行。鼓励村民代表参与讨论和决定本村事务,充分发动群众监督,规范村级事务执行程序,使各村(居)真正实现自己的事务自己定、自己做、自己管。各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制定村规民约。将义务教育、红白喜事操办、生产生活安全、环境整治、反邪教、孝老爱亲等纳入村规民约,既充分表达了群众意愿,又以“自治”的方式推进基层治理,提升了村民自管理、自教育、自服务、自约束的自治能力和水平。同时,将移风易俗作为推动基层自治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坚决执行婚丧事宜报备制度,坚决遏制农村人情歪风,倡导厚养薄葬、丧事简办的文明乡风。目前共制止违规操办酒席3起,村级研究“移风易俗”问题14个,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实践主题活动28次。

“法治”强基,强化法律保障。一方面,实施以村(居)干部为重点的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强化基层干部法治建设。加强行政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执法队伍法治思维和职业素养。目前,蕉溪镇获得行政执法证人员有3人,利用镇远县智慧普法依法治理云平台学习61人,参加应急普法竞赛活动、“防范非法集资知识答题团队争霸赛”、民法典测试活动等活动200余人次。另一方面,蕉溪镇突出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基层治理信息化平台。统筹推进“大喇叭+雪亮工程+云监控+数字电视+综治信息系统”五位一体综合立体信息化平台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基层治理延伸到组到户,目前全镇共建设自然寨“大喇叭”65个、重要路口“雪亮工程”监控79处,构成法治硬件设施格局。同时,结合当前乡村振兴、“两违”建筑清理等重点工作,借助赶集日、遍访、QQ、微信、微信公众号等途径,深入宣传《乡村振兴促进法》、《土地管理法》、反诈骗、道路交通、生产安全、食品安全、民族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

“德治”润心,厚植淳朴民风。一方面,充分挖掘蕉溪镇先进典型。大力宣传邻里互助、尊老爱幼、勤劳致富和诚实守信等理念,积极挖掘并发布身边好人好事,为群众树立看得见、学得来的身边典型。目前共向县级部门报送好人好事8篇,宣传身边榜样4次,通过道德育人,传承优良传统和家风,使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另一方面,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等阵地建设,利用精神文明阵地,围绕群众需求开展一批接地气、社会效应好的志愿服务项目,帮助群众了解政策、知晓法律、办理事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截至目前,成立了15支225人的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志愿服务8项,服务群众1000余人次。

2.2 涌溪乡“三联三建一推动”模式

涌溪乡为深入推进基层综合治理能力,不断整合乡村资源,形成工作合力,积极探索党小组、“寨管委”“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联合建立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党的建设、乡村振兴、信访维稳、平安建设、社会治理、应急管理、民生服务等工作“一网统筹”,提高了乡村治理精准化。

坚持党建引领组织体系。一是按照“自然边界、就近集中、联防守望”等原则组建“十联户”,每个“十联户”设置一名联户长,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二是落实“多网合一”,依托村(社区)统一划分综合网格,社区以楼栋、商住小区或200-300户为单位划分网格,将农村自然村落、村民小组以不高于150户左右标准划分为一个或多个网格,将集贸市场、学校、医院、机关企事业单位、河道湖泊、景区等区域划分为专属网格。三是加强党对网格组的领导,有3名以上党员的网格组单独组建党小组;党员不足3名的,采取联建、共建等方式组建党小组。

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落实乡村综合治理各项工作,关键在人。涌溪乡按照“讲政治、有威望、爱奉献”的标准,选优配强网格党小组长。网格长由村(社区)“两委”成员兼任,网格指导员由乡党委从县直驻村工作队或乡干部中选派,网格员、联户长从村民小组长、热心村级事务的党员、村(居)民代表、五老人员、退伍军人、法律明白人、致富能手等担任,网格协管员由公益性岗位人员兼任,片区民警由乡派出所从优秀民警中选派。为保障综合治理各项工作的运行,涌溪乡明确网格党小组(党支部)职责任务,在年度述职报告中要体现参与党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提供公共服务等内容。健全组织生活、信息公开、联席会议、考核激励和党员干部包保重点家庭、走访群众等制度。建立“周安排、日调度、周通报、月评比、季表扬、年奖励”工作机制。同时,按照精神鼓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的原则,完善网格长、指导员、网格员、联户长激励保障机制。

通过组建“党小组+寨管委+十联户”三级组织网络,以“十联户”工作机制激发、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邻里间的互帮互助联户管理,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推进。目前,全乡五村一社区共建党小组13个,共划分“寨管委”(综合网格)22个,专属网格(新城社区、芽溪村所辖楼盘)4个,“寨管委”主任22人、委员98人、网格指导员25人、网格长22人、网格员83人、联户长91人、网格协管员169人。

3 镇远县乡村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辖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严重滞后,刑事犯罪高位徘徊,“两抢一盗”等侵财性案件占比居高不下,“有较大社会影响”案件较上年有所增多。“民转刑”矛盾化解滞后,上年遗留矛盾纠纷至今没有解决。山林土地纠纷、劳资纠纷、征地拆迁、房屋安置、房开纠纷等矛盾日趋突显。

二是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出租屋及娱乐场所管理难。基于狭长拥堵的道交地形,加上中心游区的物流人流压力,加大了特殊人口流入登记申报和管控的错漏或缺位风险。

三是经费保障不足,队伍缺编严重。由于财政紧张,工作经费保障不足,智慧城市建设等硬件设施建设进度缓慢等;同时少数干部政治素质不高、执法能力和水平不强,做群众工作的办法不多,工作责任心不强,影响了整体水平。

4 持续提升镇远县乡村治理成效的路径

4.1 抓普法促平安,营造共建共享平安的良好氛围

注重干部法律意识培养,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加强普法队伍建设,创新普法方式,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精心组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平安建设成效,让群众感受平安建设带来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增强群众的自防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激发主动参与的热情,形成共建共享平安的良好氛围。

4.2 及早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开展严打整治

发动群众参与平安建设。主动开展不稳定因素排查化解、应急处置机制建设、综治维稳领导责任制落实等工作,将各项内容机制建设纳入日常监督检查,夯实职能责任,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

坚持相互协作,全员参与,各部门配合的方针,加大“严打”整治力度,按照“打早打小、露头就打”的工作方针,对社区、城中村的出租房屋、网吧等娱乐场所,车站、学校及周边重点场所以及存在问题的领域和社会复杂场所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持续开展多项专项整治行动,严打涉恶犯罪团伙,坚决遏制违法犯罪高发态势,有力震慑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确保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群众安全感稳步提升。

4.3 加强特殊人群管控,汇聚“全领域”治理合力

依靠城乡社区防控网络,强化常住人口、流动人口、重点人口的管理,组织公安民警会同辖区村组干部,按照“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对流动人口、重点人口、房屋出租户和承租户建立档案,每月收集出租房屋变动情况,每季度收集用工单位流动人员变动情况,规范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夯实治安防范的基础。围绕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两类人员”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经常性开展学习教育,组织开展义务服务,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有了新发展。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基本信息进行了摸底排查,加强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教育宣传。认真落实县精神病患人员家属以奖代补制度,实现精神病患人员监管全覆盖。

4.4 夯实基层基础,激活“神经末梢”,强化治理支撑

基层干部是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健全队伍服务保障是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

加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在全县大力推广“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服务管理模式,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加强综治宣传力度,通过移动平台发送“平安建设”短信、利用综治宣传月等时机加强宣传,提高了人民群众群防群治意识与能力。建立健全工作例会制度,通过召开网格长和专兼职网格员参加的民情分析会或工作碰头会,对收集到的社情民意进行梳理,讨论、协商解决相关问题,并落实责任人员限期办理。

总之,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乡村综合治理的道路,坎坷而漫长。镇远县在开展乡村综合治理的过程中,有蕉溪镇“三治”并进模式和涌溪乡“三联三建一推动”模式的经验,也有很多不足和教训,们要在学习“枫桥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提升乡村综合治理的能力,探索乡村综合治理的新方法新途径

参考文献

[1]谢小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理论视角与实践路径[J].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7).

[2]许晓东、张乐.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J].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5).

[3]汤文仙.党建统领城市基层治理的实践路径[J].北京城市管理学,2020(11).

[4]杜鹏.转型期乡村文化治理的行动逻辑[J].北京:求实,2021(02):79-97,112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信:13032989651

编辑部投稿Q Q:693891972   1071617352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赵 蕾 王 丽 吴青晨 用外语讲述福建乡村振 
王李珍 村规民约效力实现机理研究——以桐乡市两个 
李思泫 宁陕县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调研报告——基于 
郭 莹 王毅哲 刘明慧 武子涵 武姚兰  
肖林珊 陈文洁 王瑞波 深度水瑶族乡实施乡村 
联系方式


赵 蕾 王 丽 吴青晨 用外语讲述福建乡村振 
王李珍 村规民约效力实现机理研究——以桐乡市两个 
李思泫 宁陕县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调研报告——基于 
郭 莹 王毅哲 刘明慧 武子涵 武姚兰  
肖林珊 陈文洁 王瑞波 深度水瑶族乡实施乡村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