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与优化路径研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3-12-14 09:45:45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田连伟

摘要:乡村振兴,是我国继全国各族人民携手打赢脱贫攻坚后提出的重大战略方针,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战略思维和重要途径。乡村振兴既是脱贫攻坚的延续与拓展,又脱贫攻坚的具体升华,彼此主次分明、相互渗透、目标一致,汇聚了新时代诊治社会矛盾固疾良方,倾注了笔者慎思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关系与优化路径的深入探析与研究。

关键词:治理能力;现实逻辑;优化路径

 

乡村振兴,不仅是解决当前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战略方针,更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激发乡村开展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不仅是推动我国当前社会全面发展的政治任务,更是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目标导向,付诸于乡村振兴的科学实践。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乡村振兴,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之一,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都强调,我们必须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不能割断历史谈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最鲜明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同样离不开昨天历史的积淀,它具有客观事物的联系性、整体性、普遍性、发展性。

(一)现实逻辑的联系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认为,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任何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就是离不开最初乡村治理能力提升,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逐步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原本束缚的思想得以解禁,激发了每个家庭每个个体发展的能动性,进而快速提高了农村每个家庭经济整体发展,首次在20世纪末解决了全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随着党的坚强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日益完善以及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2020年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小康社会。这始终离不开最初个体发展至今的日积月累,因此,彼此具有不可分割而且紧密联系的现实逻辑性。正如“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纤尘堆聚始为高山”一样,乡村治理能力提升也正是如此。

(二)现实逻辑的整体性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践行者,我们不仅要分析多样事物之间的联系性,而且还要掌握它们的具体性,分析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准确把握整体决定事物发展方向。如果说40多年前单一的乡村治理方式促成个体劳动力解放来发展家庭经济(即部分),那么今天的乡村治理更是过去个别个体劳动力解放+“公司+合作社+农户”+租赁模式+其他创新模式等综合体(即整体),极大地增强了治理能力提升,丰富了乡村治理方式方法的转变,使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得到更好全面快速的提升。但对于我国西部偏远乡村,“部分乡村治理能力”不专业、不全面,仍不能脱离新时期农村的“整体乡村治理能力”发展,而成为现实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整体携手部分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洪流中携手前行。

(三)现实逻辑的普遍性

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任何事物发展的统一特质,解决好矛盾问题的精髓就是解决好事物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问题。乡村治理能力是普遍性,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是特殊性。后者的发展推动前者的发展,前者决定后者发展的方向,两者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在两者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做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尊重客观实际,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因此,必须处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发挥其最佳效能。

(四)现实逻辑的发展性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乡村治理能力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提升也是运动的、发展的、变化的。它是由最初改革开放的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单一性到如今全方位、多角度、更深层次的治理能力转变,极大地丰富了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多样性、专业性、全面性,遵循了事物成长的发展规律,揭示了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客观性。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优化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一项惠及民生、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战略性理念,更是全国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最佳策略。因此,必须抓好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优化路径建设。

(一)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是保障工作有序推进的重要保障。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之际,最重要的就是加强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制度建设,这不仅是保障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持续发展,更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铁笼子”。如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村两委作息制度;“一事一议”制度;村务监督制度;村规民约等;完善好党员民主评议制度;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等等,都是开展村务活动和党务活动的有力保障,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有些乡村往往很难做到保质保量有序进行,根本没有扎好制度的笼子,只是让制度成了“纸上文字”,“墙上牌子”,进而导致村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也不利于村支两委的精诚团结。

(二)着力开展思想教育,排除易思弊端,紧跟时代步伐

40多年的改革开放以及近年的脱贫攻坚,使得村干部和村民思想很快融入外界的发展思想首先是通过省市县的线上或线下集中培训与其治理能力提升密切相关的教育,使其知晓乡村治理能力提升不仅是个体发展的需要,更是整体乡村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其次是政府按周期委派一名专业管理人员入村开展全方位教育工作,让其吃在村、住在村、行的稳,并在其提拔使用时能体会“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优惠政策,这样就使其安心助力乡村发展,无后顾之忧。第是积极鼓励本村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为村民树立榜样力量,这样就更加容易把在外所见所闻所学知识技能言传身教于村民,快速达到提高全村治理能力提升。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中心任务,做到多管齐下,助力其观念转变,让新时代发展思想深入“边、远、少”区域,破解乡村治理能力方面存在的瓶颈,助其乡村振兴。

(三)积极培养乡村治理人才

让科技兴村,人才强村的理念深入人心。乡村振兴过程中,乡村治理能力提升更要重视青年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交接之际,支部堡垒急需加强年轻化、高学历及基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充实。银光村为例,全村总人口3801人,党员44人,1名预备党员,7名入党积极分子,最大年龄79岁,最小24岁,大学以上18人,高中6人,初中文化8人,小学文化12人(含驻村干部6人)。村两委年均45岁,全村6-16周岁适龄教育人口868人,文盲或半文盲有2897人,受教育程度均在初中文化以下。调查发现,除县城周边“一镇六办”外,其余行政村都如银光村一般。因此,抓好乡村振兴,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就必须贯彻落实乡村少年的义务教育重视青年的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青年的大学教育,进一步强化专业科技人才培养让青年紧跟时代的步伐,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使其成为科技兴村的践行者,乡村治理发展的主力军。

(四)善待人才,优化用人环境

在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根基,乡村振兴事业呼唤人才。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全国1800多名下沉干部奉献。进入乡村振兴后,原为贫困村和一般村的发展都变得更加举步维艰,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人才回流”导致村级发展“智囊团”出现解体,加之村两委失去智力支撑;二是“衣锦还职”时却“主观臆断、张冠李戴”的导致一些下沉干部“心灰意冷、无心恋战”。因此,在开启乡村振兴之时,必须首先保留脱贫攻坚时原有“智囊团”在乡村存在的必要性,这样不仅能让脱贫攻坚时的先进治理理念和思想得以延续,更好开展乡村振兴。其次是激励政策必须尊重客观事实,给予下沉干部职位或职级并行的优先权。

(五)建立“三级联学”、“域外联学”制度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一个学习大国”,“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作为西部边远乡村的党员干部和群众,依照自身的客观实际,更要加强全面学习。因此,建立“三级联学”、“域外联学”制度迫在眉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助力乡村振兴。“三级联学”是对同一行政区域内(具备相同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村与村、乡(镇)与乡(镇)和县与县之间相互关联学习的简称。“域外联学”是对同一行政区域外(具备相同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村与村、乡(镇)与乡(镇)和县与县之间相互关联学习的简称。我们乡村治理能力不仅不是与生俱来,也更不是空穴来风。作为乡村的每一位成员不仅要加强自身学习,更要借鉴外来的知识经验来提升和充实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发挥治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助推乡村振兴。因此,必须把“三级联学”、“域外联学”制度落到实处,严格执行乡村学习制度常态化,不仅要接受上级安排的被动学,更要发起自我的主动学,让制度成为村民开阔视野、学习先进方式方法和管理经验的发展窗口,让“三级联学”、“域外联学”成为通往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桥梁,增进彼此合作的友谊桥,进而惠及到千村万户,切实让人才成为带动乡村治理的先头兵领头羊。

(六)积极引导舆论宣传,增强农民自信

首先要通过主流媒体(如电视、新闻报刊、广播、通讯设备等)对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全面深入的剖析。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现图文并茂的乡村振兴思想,增强群众的感观力;其次是通过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专业机构和部门的专业人员作集中学习培训宣讲,促其入脑入心之功效;第三要加强农民讲师或专业能手在田间地头对村民的现场讲解与透析,增强村民对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发展中的客观性真实性实用性;第四要积极选派专业人士到乡村振兴战略模范村示范点参观学习和交流,通过“传经”和榜样的力量开创本村特色之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把乡村振兴战略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真正达到树立人民群众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自信心。

进一步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和党外社团及仁人志士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吸纳先进治理理念和方式。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离不开个民主党派、党外社团及仁人志士的积极参与,如仅2021年,就有各民主党派50余位部级以上领导和16名挂职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到市县一线与村民同吃同住开展交流工作,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治理方式送进千家万户。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治理能力的提升。因此,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和党外社团及仁人志士携手同行,共同奋进,更加有利于全市开创共同开发、共同振兴、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增强全市乡人民在乡村振兴中战胜艰难险阻的自信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三、结语

通过乡村振兴方略的有力实施,以及现实逻辑在乡村治理能力提升中的深入剖析和不同策略的路径优化,不仅是提炼社会事物发展联系和其矛盾对立的规律,而且是付诸乡村治理能力提升而客观实践路径来解决,从而更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念向乡村治理的更深层次推进,充分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提升举旗定向掌舵领航。

 

参考文献:

[1] 边慧敏张玮.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2019.4.

[2] 陈健.习近平新时代精准扶贫思想形成的现实逻辑与实践路径[J].财经科学2018(7):48-58.

[3] 邓义昌.多元视角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路径探讨[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8(6):56-58.

[4] 何海明.推进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06).

[5] 唐任伍.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及策略[J].学术前沿2018(2).

[6] 汪三贵冯紫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逻辑关系、内涵与重点[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9(5).

[7] 武凤阳.贵州省改善贫困状况的产业选择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5).

 

(作者单位:中共威宁县委党校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信:13032989651

编辑部投稿Q Q:693891972   1071617352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赵 蕾 王 丽 吴青晨 用外语讲述福建乡村振 
王李珍 村规民约效力实现机理研究——以桐乡市两个 
李思泫 宁陕县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调研报告——基于 
郭 莹 王毅哲 刘明慧 武子涵 武姚兰  
肖林珊 陈文洁 王瑞波 深度水瑶族乡实施乡村 
联系方式


赵 蕾 王 丽 吴青晨 用外语讲述福建乡村振 
王李珍 村规民约效力实现机理研究——以桐乡市两个 
李思泫 宁陕县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调研报告——基于 
郭 莹 王毅哲 刘明慧 武子涵 武姚兰  
肖林珊 陈文洁 王瑞波 深度水瑶族乡实施乡村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