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3-12-14 09:41:54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韩世华

 要:乡村振兴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直面发展农村经济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正视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所遇的阻力,转变生态文明建设策略,构建适宜乡村地区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体系,为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奠定基石。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既要搞好法律保障、经济支持、文化宣传等“软实力”,更要抓牢抓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农业“硬实力”,改善村镇生态环境、人居环境,逐步改造传统农业,促进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人居环境;绿色产业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是以自然生态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作为发展基础,充分结合自然发展规律,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构建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为核心的新型农村生态社会。随着近年来我国针对农村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初见成效,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大部分农村地区较为凸显的自然生态环境问题,同时随着农村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不断提高了对农村自然环境的监管能力。

一、乡村振兴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一)乡村振兴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有理论指导作用

在城乡一体化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等战略的号召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已成为当下农业农村改革的工作重点,为相关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具体而言,乡村振兴包括一系列复杂的工作内容,既要追求村民富、农业强,又要追求农村美、生态美,明确了对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的目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也是实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这就要求,应坚持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精神,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统筹兼顾对乡村自然环境、社会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民俗环境等多种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回应广大乡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同步发展。

(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乡村振兴有基础保障作用

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关键在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农村发展质量。我国在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生态宜居”便说明了建设乡村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因此,察布查尔县应坚持将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视作实现乡村振兴的现实基础;引导群众牢固树立先进生态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宜居型乡村文化,真正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当地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助力可持续发展。

二、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暴露出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农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村经济发展更快更稳,质量更高,但是乡村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尤其从农民自身来讲,对乡村生态环境的恶化越来越不满意。

(一)乡村生态知识宣传少,村民生态意识弱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当下察布查尔县的一些乡镇居民在生产、生活中关注的焦点都是如何获取经济利益,生态意识相对薄弱,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较差。原因首先是部分乡镇领导不重视,导致各种生态理念在乡镇中得不到普及,或宣传教育手段单一老套,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无法深化到群众的内心;其次,农民本身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速度较慢,亦影响了他们对各种生态理念的认识。再加上生态文明建设在短时间内为当地农民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不显著,农民难免会对这一工程产生懈怠心理,久而久之不再愿意主动接触生态理念、生态知识。

(二)乡村生态治理滞后,环保设施不健全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要素众多,环保基础设施是其物质基础。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很大程度上都是依托村民自己来完成,其效果持续弱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具体以察布查尔县来说:首先,乡村环保设施的质量很差,部分环保设施年久失修,无法满足村民及各乡镇企业处理垃圾的需求,这一点在垃圾处理设施、废水处理设施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其次,乡村环保设施建设不够健全,如多数乡镇都未建立统一的垃圾中转站、污水净化厂,人居环境脏、乱、差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第三,乡村环保设施在实际运行中流于形式化。部分乡镇虽设立了垃圾中转站、污水净化厂,但因村民自觉性、运行成本等因素而流于形式,影响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三)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不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慢

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理应从法律法规及制度体系出发,要有所保障。但是,综合当前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相关的制度体系来看,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缺乏健全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导致仍有不法分子企图通过对环境的牺牲而谋取经济利益的行为,建设农村生态文明也因此面临着潜在的威胁、隐患。

此外,乡镇管理者对生态保护,尚存在许多值得改善的问题,主要体现为监督机制、保障机制、资金投入机制、推进机制等一系列机制的不健全,这严重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四)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科技创新不足

专业及科学技术创新性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建设农村生态文明不可或缺的保障。以往在农业产品产量提升中,一些农民为了取得更可观的产量而滥用农药、激素等,导致生态环境遭受无法修复的危害。同时,灌溉用水浪费巨大,滴灌、喷灌等灌溉方式仍有进一步普及空间。绿色种植生产方式的推广,需要做好新农民对于农业生产新技术的学习。

(五)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所需资金短缺

城市居住环境和空气质量普遍略逊于农村,为实现城市压力的缓解而向周边农村转移重污染企业,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程度。镇在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方面可供使用的资金受限,与城市间存在较大的差别。据统计,园林绿化及环境卫生方面,城市与乡镇地区间的投资比为4:1。此外,部分农村在生态项目的开发中,村干部难以结合本地生态情况做好对应的开发改进,延缓了发展速度,严重时还会有停滞倒退的情况产生。

三、乡村振兴视野下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推进农村生态现代化建设进程

农村生态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生态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也有利于改变农民固有的陈旧生态理念,提升农村的生态文明程度。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有效加快农村生态现代化进程,进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

(二)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

农村生态环境是自然馈赠人类的宝贵财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解决乡村环境问题、为村民创造和谐舒适的人居环境至关重要。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开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充分改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使农村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的建设范本,谱写美丽乡村新篇章。

(三)有利于提升农民幸福感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很多表述都包含着改变农村现有生活环境,提高广大农村的福祉,造福农民群体的期许。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民生福祉的基本构成,建设好农村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开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村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最终提升农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四、乡村振兴视阈下,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转变价值观念,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全面推进我国农村生态文明不仅仅符合当前我国国情发展,更是建设美丽中国,全面构建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察布查尔县想要切实推进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应当在农民群众中树立全面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全民生态文明教育,树立正确的农业发展观、科学生态观念,唤醒农业生产者自身的生态环境危机意识与长远发展意识。同时,各乡镇各部门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在基层的宣传工作,为广大农业生产者科普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知识与现代化生态农业生产技术,逐渐深化农业生产者对生态农业的认知,积极参与对传统农业的转型,进而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生产者自身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奠定群众基础。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行绿色农业发展

自然生态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物质资源。农业生产作为以自然生态资源为基础的产业之一,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全面推进绿色农业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与生产方式,已然成为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核心方向。因此,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首先应当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农村地区节约型农业生产方式,应用与普及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与此同时,依托我国完善的农业科研机制,加强推进生态农业发展,构建以绿色农业生产为基础的生态型新农村,为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石。

(三)完善环保设施,创新环境保护技术

优化农村现有环保设施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基础,相关管理人员需通过不同的方式积极助推农村生态发展。例如,对于农业生产领域中残留的植物残渣或养殖领域产生的生物粪便,技术人员可通过燃烧等形式将其转化为其他方式的能源,实现废弃物再利用。还可结合乡村实际风貌,对乡村现有公共区域环境进行不断优化、美化,并针对不同区域的垃圾回收点设计建设垃圾回收中转站,进而有效优化农村的整体生态环境。此外,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农业科技也取得了飞速发展,一些高效的化学肥料、除草剂等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使用,严重地掣肘着农村生态环境。因此,农技人员应指导农民在保证农作物顺利生长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绿色生产方式,进而实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齐头并进。

(四)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工程,完善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法律保障、经济支持、文化宣传皆属于“软实力”,基础设施建设属于“硬实力”,不可或缺。应积极落实对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村镇生态环境、人居环境,逐步改造传统农业,促进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一是优化结构布局,体现乡村特色:设计乡村布局时,设计者应统筹兼顾乡村的环保需求、乡民的审美需求与精神文化需求,建设美丽、和谐乡村,合理划分乡村中不同的空间与功能区,对于水源保护区、绿地等生态用地应进行科学设计,在此基础上,将乡村特色凸显出来,增强乡村布局的美观性。二是完善设施建设,提升生活水平:应重点加强对交通、通讯设施的建设,利用交通设施,缩短外界与乡村之间的距离,利用通信设施,缩短外界信息与村民之间的距离,以促进村民不断更新观念,将先进理念传播至乡镇的方方面面。三是整治道路环境,美化人居环境:对于乡村道路,应加强绿化建设,种植一些简单易护理的花草树木,以美化乡村面貌;建立统一的垃圾处理站,引导村民将垃圾及时放入垃圾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理;对于乡村道路上常见的禽畜粪便,倡导村民对其进行回收再利用。

总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涵盖价值观念的转变,同时还涵盖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经济发展理念的革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既要转变价值观念,提高农民环保意识,推行绿色农业发展;又要完善环保设施,创新环境保护技术,完善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最终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朱国锋.乡村振兴视野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探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2,2(20).

[2]韩康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态宜居建构及其法制保障[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21).

[3]杨青.浅析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J].南方农业,2021,15(29).

[4]梁婧.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国际公关,2022(5).

(作者单位: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县委党校)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信:13032989651

编辑部投稿Q Q:693891972   1071617352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联系方式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