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杨帆 高校在破解深度贫困人口贫困代际传递中的路径研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11-20 07:14:06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杨帆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陕西西安  710048)

 要: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不断深入,深度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成为当前攻坚克难的关键。扶贫工作的治本之策是破解贫困的际代传递,从根源上帮助深度贫困人口解决脱贫后返贫问题,高校拥有雄厚的人才储备和教育资源,在开展教育扶贫,破解深度贫困人口贫困代际传递中具有天然优势,本文围绕当前高校脱贫攻坚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从组织建设、支部联动、教育培训、精准资助和学业帮扶等方面的工作路径进行分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破解深度贫困人口贫困代际传递问题提供思路。

关键词:深度贫困人口;贫困代际传递;脱贫攻坚;教育扶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随着扶贫工作不断向纵深深入,深度贫困地区贫困问题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社会文明程度低、生存条件恶劣、经济基础弱、自然条件差等多种致贫因素[1]。习总书记2017年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谈到“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2]

彻底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提高脱贫质量,破解贫困代际传递问题[3]“用好教育这个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脱贫攻坚战提出的新方略[4]。目前脱贫攻坚战役已经进入最后的决胜阶段,高校作为汇集了大量人才和科技资源的知识高地,具有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功能,是大扶贫格局的中坚力量,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打破贫困人口代际传递方面具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深度贫困人口贫困代际传递的原因

国际持续性贫困研究中心将影响贫穷代际传递的主要原因[5]归结于包括政治因素,社会和文化因素,经济因素,人口和健康因素以及生活环境因素[6]。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心理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影响贫困代际传承的重要因素[7]。其中家庭收入、教育投入和家庭结构的影响最显著[8]。当前我国深度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偏远山区,这些地区长期交通闭塞,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生存环境恶劣,部分地区依旧使用民族语言,群众对新鲜事务接受度不高,“等、靠、要”思想严重,扶贫工作难度大。

二、当前高校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远离脱贫攻坚一线,参与程度不深

当前,我国各个高校正在积极投身各地脱贫攻坚战,但绝大多数高校教师依然远离脱贫攻坚一线,对深度贫困地区现实情况缺乏准确客观的了解,参与程度不深。高校虽通过各类途径开展扶贫工作,但多为职称和职位晋升必要环节,往往忽略了参与者的主观意愿,且缺乏对参与扶贫教师的培训和宣传,导致扶贫形式单一,模式固定,缺乏深入扶贫意识,未能发挥个人所长。

2.高校扶贫工作倾向消极救助,同质化现象严重

工作形式普遍以捐款捐物、暑期“三下乡”、三支一扶和西部计划为主,工作形式同质化问题严重,多偏重于物质和资金的“输血式”传统扶贫方式,未能从根源破解贫困的代际传递问题,并未在深度贫困地区开展“造血式”扶贫,无法在脱贫攻坚中形成长效机制。

3.专业优势未能有效融入产业扶贫

高校汇集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类人才,拥有最新的科学技术,随着脱贫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产学研合作也越来越多,各高校不同程度的在帮扶地区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指导,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未能深入开展产业发展的动态监测和研究,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方面不足,产业扶贫未能有效的和专业技术结合起来。

4.对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力度不够

深度贫困地区思想精神的贫困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高校具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和优势,可以有效的破除村民的思想禁锢,消除根深蒂固的思想痼疾,让村民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出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当前众多高校在这一领域并未开展深入细致的帮扶工作。

三、高校在破解深度贫困人口贫困代际传递中的路径探析

破解深度贫困人口贫困代际传递问题,首要任务是找准“贫根”,拔除“贫根”,彻底破解贫困代际传递问题[9]

1.加强组织领导

高校党委要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明确认识。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引导懂民生、知民情的得力干部和骨干教师主动投身一线扶贫工作;设立脱贫攻坚专项基金,针对深度贫困地区具体情况开展科学研究,为地方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落实目标责任制,务实开展“结穷亲”等对口帮扶工作;组织学校党政干部、党员和教师等进村入户,为地方发展群策群力,确保帮扶工作有实效。

2.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助推脱贫攻坚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的工作基础,是联系深度贫困人口最坚强的纽带,基层党组织是否坚强有力,关系着扶贫工作的成效。高校要充分发挥 “双带头人”的党建和科研优势力量,与村党支部结成共建支部,建立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和科技培训中心,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提升村委会的组织、决策和执行能力,带强班子成员。

3.因地制宜开展教育培训和技术指导

充分调动校内外的人力、智力和技术等资源,建立起当地政府主导、校企参与、群众支持的扶贫体系,充分联系校友资源为深度贫困地区提供合作平台,深度参与地方产业发展,发挥优势力量;应当因地制宜的开展符合地方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培训和技术指导;深入研究深度贫困家庭的具体情况,“一户一策”打造符合家庭实际生产需要的帮扶模式和特色产业。

4.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

扎实做好学生资助工作,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全方位开展资助育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引导学生树立回馈社会、回馈家乡的远大理想;定期开展家访等工作,掌握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动态,为精准实施教育扶贫政策、发放国家奖助学金提供保障;建立健全建档立卡学生教育帮扶定期报告制度和就业帮扶制度,在实施精准资助过程中着重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帮助自卑和内向的学生重拾自信。

5.构建全方位学生学业帮扶体系

着力构建全方位的学业帮扶体系,组织校内知名教授专家进行一对一学业帮扶和指导、开展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引领学生对标优秀学子、实行学生朋辈间帮扶引领,帮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拓宽视野、坚定理想,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

四、总结

教育是破解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扶贫工作不仅要解决好当前地区面临的问题,更要深层次分析,建立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脱贫攻坚长效机制,解决脱贫后又返贫的问题。当前,扶贫工作的治本之策是教育,是破解贫困的代际传递最为有效的手段。高校雄厚的人才储备和教育资源在深度贫困人口子女教育中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深度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才能从根源上帮助深度贫困人口解决贫困问题,也是高校在脱贫攻坚战中最有力的亮剑。

参考文献:

[1]孙涛.农村不同收入群体收入差距代际传递及其变动[D].安徽大学2016

[2]郑风田.破解深度贫困的八个要点[J].人民论坛2018(21):20-22

[3]李楠.人力资本对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研究[J].当代经济2018(07):116-117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理论学习2017(12):4-25

[5]高丽.基于人力资本视角下的贫困代际传递研究[D].广西大学2018

[6]区小兰何玲玲.破解深度贫困人口精神贫困代际传递的路径研究——基于贫困代际传递理论的视角[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40(01):106-112

[7]阙祥才舒黎.人力资本视域下的农村家庭贫困代际传递研究——基于武汉市J乡的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27-34+149

[8]王志章刘天元.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内生原因与破解路径[J].农村经济2016(05):74-79

[9]徐曼.教育精准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核心举措[J].人民论坛2018(21):46-47

作者简介

杨帆1991--)男,甘肃庆阳人,理学硕士,助教,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511860427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联系方式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