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刘宗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1-07-06 08:21:15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刘宗贵
(中共上犹县委党校  江西上犹  341200)
摘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包含的重大意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就如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本文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提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些举措。
关键词:全面小康;决定性成就;乡村振兴
作者简介:刘宗贵,男,江西上犹人。中共上犹县委党校副校长、高级讲师,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党建、区域经济、乡村振兴等。

一、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一是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二是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小康;三是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光辉时刻,它意味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消除了绝对贫困,圆了中华民族千年小康的梦想。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书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历史奇迹!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兑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他多次提到,“脱贫攻坚是我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为了让人民认可,我们党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示,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地宣称,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如期向人民交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答卷。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为全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
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将有1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环顾全球,不难发现,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这么大规模的人群摆脱贫困。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执政党,能够以这样的决心、智慧、力量和投入,带领本国人民从整体上摆脱绝对贫困。正因如此,中国所取得的减贫脱贫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减贫脱贫的经验为世界提供了借鉴,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这是中国道路、中国方案和中国价值对全人类作出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贡献。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关键一步,它延续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盛世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继往开来,既是胜利的丰碑,又是新征程的起点。按照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的十五年,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我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阶段的战略规划,设计科学,路径明确,目标具体,内涵丰富,令人向往,我们不能松懈,要巩固成果、坚定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继续奋斗。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充分肯定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指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1.经济实力大幅跃升,为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物质基础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全国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经济稳健前行。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01.6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4.73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超过1万美元,稳居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与高收入国家差距进一步缩小。社会生产力水平进一步增强,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0年居世界首位。2013—2020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30%,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2.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加大惠民生增后劲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我国基础设施规模继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综合效益持续显现。交通建设突飞猛进。2020年末,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超过3.5万公里,占全球高铁里程2/3以上;高速公路里程达15.0万公里,比2012年末增长55.5%。通信水平全面提升,全球最大的移动宽带网基本建成。2020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4928万户,比2012年末增长1.6倍;全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1220亿GB。能源水利基础保障作用增强。2020年,能源生产总量比2012年增长13.1%,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超过10亿亩。
3.公共服务持续加强,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保证
初步构建起覆盖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民生保障能力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健康中国建设扎实推进。2020年末,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数比2012年末增长52.1%。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由2010年的74.8岁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六千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十亿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推进,2013—2020年中央财政累计支持733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020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达到39.8、48.9平方米。
4.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迈出了坚实步伐
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积极扩就业增收入促消费,14亿中国人在共同富裕道路上步伐坚定。脱贫攻坚成就举世瞩目,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到全部脱贫。2013—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1%,快于同期人均GDP年均增速。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2020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28.2%;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达35.3辆,比2013年增长1.1倍。
同时,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三、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1.聚焦产业兴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发展县域经济,丰富乡村经济业态,加快建立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一是发展壮大特色民宿、农村电商、乡村旅游、运动休闲、养生养老、乡村文创、精品农家乐等新产业新业态,建设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和田园综合体;二是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主体。制定出台农业龙头企业扶持政策,更好地发挥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经营和市场对接等方面的优势,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农业龙头企业;三是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推进农业领域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标准的应用,推动农业向设施化、工厂化方向发展,建设智慧农业。
2.聚焦生态宜居,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
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一是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房建设质量;二是是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污水革命、垃圾革命、杆线革命,确保村村有公厕、村村饮水安全、污水达标排放、村村垃圾分类、村村有卫生保洁、村村开展杆线整治;三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治理,加强耕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种质资源、渔业资源保护;四是加强村庄风貌和农房规划建设引导,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具有乡土气息、地方韵味的民居;五是全面启动新一轮庭院整治,推进农村庭院洁化、序化、绿化、美化,全部庭院得到整治。
3.聚焦乡风文明,倡导良好家风民风行动
良好的家风民风是乡村文明的体现。一是开展好文明创建行动,建设好农村文化礼堂;二是组织主题评议评选活动。如,开展“廉洁好家风”“读家训树家风”“最美”系列评选、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三是恢复传统农事节庆活动。扩大乡村旅游、农产品的影响力;四是传承乡村传统技艺。把乡村传统技艺的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体验项目开发、文创旅游产品开发等结合起来,实现文化活态传承。
4.聚焦有效治理,深化农村基层基础改革
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一是健全以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为重点的乡村治理体系,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治理的全面领导;二是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三是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四是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五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六是加强道德治理,推行村级全面成立乡贤议事团、乡村和事佬等组织,推进村民友爱和村庄和谐。
5.聚焦生活富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规划、投入、产业等方面的衔接,以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二是适当调整资金使用方向,规范提升产业扶贫项目管理,建立产业扶贫项目长效运营机制,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体谋划、协同推进;三是加快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总体框架和政策措施,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1月第2版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11月第1版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6月第1版
[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联系方式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