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薛莹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便民服务集成机制建设研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1-08-11 09:23:43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薛莹

中共宜宾市叙州区委党校  四川宜宾  644600)

 

2019年8月30日,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结合叙州区实际情况,将原有24个乡镇撤销合并为17个乡镇(街道),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为此次区划调整工作的“重头戏”目前,共有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25个,场地达到省一级标准的有7个,另有合什镇、凤仪乡、横江镇复龙也将省一级标准,柏溪街道喜捷、赵场街道普安、观音镇古罗正在实施和筹备改扩建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主任被确定为实职副科级,同时区委编办对便民服务中心核定了事业编制人员,全区共计260余人。这改变了之前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无实体、无固定人员的状况,为下一步事项下沉和更好的服务群众奠定了基础。

总之,经过两年的发展,叙州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日益完善。社区服务服务内容涵盖了民政、法律援助、治安、文体、就业、托老、青少年教育等类型,为居民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

一、便民服务中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部门、项目、人员入驻方面还不齐备。以此次机构改革为契机,明确了便民服务中心的职能职责,虽要求入驻事项、部门齐全,但大部分仅入驻了人社、民政、医保、残联,其中,观音镇便民服务中心、柏溪街道喜捷便民服务中心和横江镇便民服务中心入驻部门、项目相对较齐全。虽然编办已经核定了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编制人数(区委编办对已有的24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分别核定了8—13名不等的事业编制人员,合计228个编制),但人员均未落实,且现在大厅工作人员基本为兼职,经常进村或承担其它工作,还经常被借调参与其他工作,造成人员不能坚守岗位,工作时断时停。便民服务中心主任被确定为实职副科级,提高了中心主任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但各乡镇(街道)均还未落实便民服务中心主任。部分领导对便民服务工作重视程度不足、主动性不强,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场地建设任务紧,资金缺口大,保障机制不健全。根据区委、区政府要求在2020年12月前全区所有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全部要达省一级标准,时间紧、任务重、投入资金不足。本轮便民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改造初步预算投入资金8990万左右(包含非涉改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新建、改建、扩建的便民服务中心所需经费按实际申报为准,希望区委区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便民服务中心建设。

责任主体不够明确,思想认识不够。一是区行政审批和非公经济发展局主要负责抓好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具体业务指导工作,但人事权在乡镇、业务办理权限业务主管原部门,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入驻部门和项目还不够齐全,“一枚印章管审批”、“一窗受理”、只进“一扇门”的目标还未完全实现。二是各级政府还未真正落实将政务服务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和人员办公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需要进一步和财政部门协调对接,务必抓好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资金保障工作。三是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办事处是推进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责任主体,务必提高思想认识,要把抓好这项工作作为当前重中之重的任务,确保按期优质完成建设任务。四是考核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和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没有被有效的调动起来。

2.城镇社区便民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基础设施落后,服务规模较小。社区的非物管小区、老旧小区多而杂乱,城市基础配套设施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群众生产生活的期盼,由于经费投入渠道比较单一,资金没有稳定来源等制约因素,城市社区服务投入总量较少,造成了社区服务设施不足,服务规模小。二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矛盾较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社区居民的构成更加复杂,对于社区服务的类别需求和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服务的水平与居民的实际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社区在服务居民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矛盾。三是行政化倾向严重,工作量大。社区承担的行政职能较多,没有做到“费随事转”,社区干部忙于政府具体事务疲于奔命,深入小区楼栋和居民群众交流的时间严重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淡化了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削弱了社区对居民群众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便民服务中没有“缓冲带”。四是居民构成复杂,调查核实困难。法无规定即要“证明”,多地多部门要求社区出具证明的事项,由于城市居民构成复杂,社区无法核实真实情况,开与不开都两难;外来人口多、人员构成复杂且流动性大,社区无法全面、准确地掌握居民情况,精细化管理、服务做得不到位。五是网格化落实不到位,服务力量薄弱。社区虽有4-5名常职干部,但多数社区干部配备不齐,流动性较大,有的社区甚至只有2名常干,却要为三万余人服务,力量十分薄弱。

二、完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体系的四个建议

1.健全组织机构,人员落实到位

一是领导重视。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办事处)要重视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党政“一把手”要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中心所设窗口的上级主管部门也必须高度重视中心的建设,做好业务指导,入驻部门要保证人员的到岗到位。二是人员配备。各乡镇(街道)要重视中心工作人员的选配,应选派素质高、业务精的干部到中心工作,中心工作人员实行双重领导,业务受上级主管部门指导,日常工作接受便民服务中心领导和管理。三是统筹调配好“前台”和“后台”、“审批办理”和“审批现场勘验”工作人员,要互为AB角,同时统筹调配好全天候工作员。四是工作人员实行统一着职业装,提升政务服务形象。

2.健全服务功能,项目集中到位

一是科学设置服务功能。根据乡镇(街道)与区不同的特点和农村群众的实际需要,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突出政策服务、事务服务、技术服务、咨询服务,完善代办服务功能。二是项目进驻中心到位。服务项目的设置至少应包括:农民工服务、退役军人、信访、司法、卫健、林业、农业农村、市场监管、教体、文广、残联、民政、公安、城建、自然资源、应急管、老龄、非公经济、交通、住建、人社、医保、综治等部门,便民服务中心服务窗口的设置,要充分体现便民、利民、为民,窗口的设置要综合考虑群众需求、人员情况、业务办理流程等因素,统筹业务性质相近部门设置综合窗口,一窗接件、后台办理,人员紧缺问题。三是事项下沉到位。按中央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神,结合省、市、区正在开展的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经认真调查研究,梳理汇总,充分征求各部门意见,组织相关区级部门会商,拟定下沉事项234项,充分利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和“居站分离”改革不断推动事项下沉。

3.健全规章制度,运行机制到位

一是健全规章制度。中心要建立健全并执行好办事公开、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AB岗、考勤考核、建档管理、责任追究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中心高效运转,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强化外部监督管理。要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将所有服务事项、服务单位、工作人员、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投诉电话、承诺时限、收费标准和依据等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公开,同时设立意见箱,接受群众的监督。三是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运行情况纳入各乡镇(街道)目标考核,严格考核奖惩。建立中心日常检查考核机制,加强对业务办理、服务规范、举报投诉等情况的督查,将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考核评议等同年度考核结合起来,并进行奖惩。四是依托“互联网+”着力提高信息化水平。在便民服务中心大厅内,配齐各入驻部门职能终端机,专门安排引领人员指导群众操作,同时加强事项清理和软件开发力度,大力推行事项手机线上办理,建立大数据平台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通过信息化的方式改变办事模式,实现管理办公自动化,优化办事流程。

4.健全基础建设,中心管理到位

一是硬件建设。在规划上统一布局,一张蓝图绘到底。按上级对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组织研究便民服务中心外观、色调、布局、窗口设置、功能区域划分、制度上墙等规范,以柏溪街道喜捷便民服务中心改扩建为契机,形成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模板,逐步统一打造全区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大厅。二是确保经费。便民服务中心办公经费各乡镇要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中心工作的正常运作,同时对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要安排专项经费,及时增设和更新服务大厅的排号机、查询机、社保缴费机、智能终端机、“一体化平台”等自动化信息硬件设备。三是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推行网上办事和网上审批,实现网上咨询、网上申报、网上预审和办事结果网上公布,开发各类手机运用APP,提高办事效率。四是逐步推广建设24小时自助服务功能区。在乡镇(街道)服务大厅规划建设24小时自助服务功能区,让政务服务“不打烊”。

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作为党委政府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是党委政府联系群众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必须按照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以依法行政、规范服务、廉洁高效为主线,提高政务服务信息化、职能化、精准化、便利化水平,让群众少跑路。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联系方式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