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莉 乡村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1-12-08 08:59:06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高莉

(中共黄陵党校  陕西黄陵  727300)

 要:陕西黄陵文化底蕴深厚,乡村文化建设蓬勃发展。由于体制机制的制约,全县文化建设整体水平不高,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只有不断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农业强起来。

关键词:乡村文化建设思考

作者简介:高莉(1974--)女,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人,中共黄陵县委党校,讲师、主要从事政治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更是政治、文化、生态、社会治理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引领,繁荣乡村文化,推进乡风文明,深入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和发展现代文明,建设符合新时期农村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全社会参与的乡村文化建设体系。本文综合分析我县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对策谈几点个人的思考。

一、基本情况

黄陵县是中华始祖--轩辕黄帝陵寝所在地。早在五千多年前,轩辕黄帝就带领先民们在这里拓植创造,开启文明之光,使这块土地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华夏文明的源头。悠久而独特的历史赋予黄陵深厚的文化底蕴,创造了独特的黄帝文明和黄帝精神。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实施“文化旅游兴县,城乡一体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保障和扩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举全县之力,在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的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文化建设网络全域覆盖全县五镇一街道办都建有综合文体中心,其中店头镇、阿党镇被授予国家一级文化站,105个行政村和9个社区均建有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综合文体广场以及69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并配备图书音响、电脑投影仪、锣鼓电子琴、演出服装以及篮板、兵乓球桌、健身器材等,构成了乡村全域文化网络体系,满足了农民群众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科技文化知识、了解国内外重大新闻及健身娱乐等方面的基本需求。

二是文化资源底蕴深厚黄陵县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说“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一句话概括出了黄陵祭祀的意义和实质。以黄帝陵和黄陵国家森林公园为依托的人文旅游文化;以子午岭秦直道、仰韶文化遗址、双龙万安禅院、紫峨寺为代表的历史古迹文化;以上畛子、小石崖、林湾、八路军办事处旧址为代表的红色革命文化;以黄帝陵祭祀、黄陵面花、抬鼓、老秧歌、剪纸等为代表的民俗特色文化异彩纷呈,彰显“人文圣地”的独特魅力。

三是广泛开展具有乡土气息文化活动,把传统民俗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黄陵的锣鼓秧歌、农民文化艺术节、乡村书画展等文化活动蓬勃发展。诸如组织开展“龙乡过大年”系列文化活动、元宵节秧歌汇演、清明节重阳节黄帝陵祭祀系列活动、陕北民俗文化展演、乡村农民运动会、篮球赛等活动。

四是免费开放“两馆一站”通过丰富文农民群众的文化元素,改善文化娱乐方式,实施文化惠民项目,使服务功能、服务水平更加完善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增强农民群众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意识,形成了潜移默化的群众教育新常态。

五是农民文化意识不断增强,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政策,搜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50个,建立了新的项目档案数据库。目前我县已经成功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国家级2个,省级9个,市级28个,县级108个。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县乡村文化事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由于体制、机制、经费和人才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全县乡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仍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1.乡村文化建设集中统一领导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对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对乡村文化建设认识的简单化、片面化,文化建设的形式化、设施化、阵地化等现象;二是对乡村文化产业支持力度不够,文化建设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度不高,没有把文化建设作为农村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性作用展现出来;三是缺乏统一领导体系,多部门各司其职,对现有文化珍藏的挖掘研究、创新创造相对整合较少;乡镇村组之间,受辖区限制,相互协调配合有限,大多只着眼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未形成全县一体的乡村文化发展大格局。

2.乡村文化建设的内涵挖掘不深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总体目标定位不明晰,缺乏长期规划,短期目标缺少具体的措施,没有很好的把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结合起来;二是文化载体单一、内容陈旧乏味,没有把人民的文化需求与提升群众文化品位和文化素质结合起来。目前农村图书报刊来源有限,图书种类单一陈旧,贴近农民生产生活方面的书籍较少。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主要是电视手机,好一点的村组就是广场舞,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文化品牌没有真正形成;三是缺乏本土特色,我县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文化元素丰富且多元。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中,缺乏合理的文化发展布局和文化元素分配,区域主题特色不鲜明。

3.文化建设服务当地村民的作用发挥不显著主要表现为一是文化建设不能满足当地群众文化需求。在高标准建设黄帝陵文化园区的历史机遇下,黄陵县文化旅游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如何让当地民众充分享受到文化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二是文化阵线干部队伍力量薄弱,虽然各乡镇都配备有文化干部,但真正能够从事文化工作的不多。他们在工作上缺乏思路方法,找不到乡村文化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加之文化知识结构陈旧,文化素养技能不高,传帮带后劲不足,致使乡村文化工作质量呈下降态势;三是“垃圾文化”、“封建糟粕文化”在乡村还有一定的市场。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乡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赌博、涉毒、封建迷信等现象在一些村组频频出现,垃圾文化向乡村渗透现象日益突出。

三、建议和对策

乡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农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点。只有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才能真正让乡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农业强起来。

1.加强党委对乡村文化建设的统一领导。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充分认识乡村文化建设对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乡村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齐抓共管、同步推进。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打造特色文化名镇,把培育特色文化产业作为振兴乡村文化的突破口来抓,推动剪纸、面花、黑陶等当地特色文化产品市场化,提高文化手艺人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使更多优秀人才聚集起来,推动乡村文化蓬勃发展;二是成立乡村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县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统筹规划,整合宣传、文化、旅游、乡镇各方面力量,形成全县一盘棋的大发展格局;三是制定切实可行的乡村文化发展规划,使黄陵县人文旅游文化、历史古迹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俗特色文化协调发展,呈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发展势头。

2.加快建设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建立乡镇、村组文化站、文化室,通过政府投资、招引外资、募集社会资金等多种形式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县镇村组四级全覆盖文化活动网络,提升服务效能;二是建立专项资金,为乡镇文化站、村组文化活动室及室外健身运动场所等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加强对现有文化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及应用,使文化设施真正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是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推进数字化进程。实施农家书屋延伸服务和提质增效工程,为农村提供品类丰富的文化产品,推动全民阅读进家庭、进农村,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养。

3.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创新文化载体,丰富文化内涵,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一是立足农村农民实际,发挥农民自身的积极主动性,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氛围,打造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平台,组织开展农民书画展、农民歌手大赛、农村秧歌广场舞会演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二是鼓励文艺创作,把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场景特别是乡村振兴实践活动编排成优秀的文艺作品,深入村组巡回演出,激发广大农民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热爱;三是以群众喜闻乐见形式抓好文化下乡活动,利用数字媒体、互联网等技术,推动乡村文化、家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4.加强建设高素质的基层乡村文化队伍。一是加强对文化人才的教育培训,以乡村为基础,加强对乡村文化干部、文化骨干和文化爱好者的免费培训和专业辅导,培育一支懂文艺爱农村爱农民、专兼职相结合的农村文化工作队伍;二是发挥乡村文化能人、乡村有文化专长的艺术人才和非物质文化传承艺人的传帮带作用,培育更多的新的文化艺术人才,不断壮大乡村文化骨干队伍的整体力量;三是大力扶持乡村建立各类文化协会,组织并指导其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动员广大农民积极自愿参与乡村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

5.努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一是县级党校不定期深入基层,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提高农民群众的政治素质和文化修养;二是乡镇配合县级各部门就提高农民种养技能进行长期有效的培训指导。同时,充分发挥农村种养能手的作用,现身说法,帮助乡邻发展生产,共同致富;三是用真用好用实农村书屋,远程网络教学等媒体,培育农民群众爱学习、会学习的浓厚氛围。

 

参考文献:

[1]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3]2018年乡村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互联网资源

[4]张冉妮.以文化建设推动乡村振兴2019.12.10

[5]《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应着眼于全局全力开创农业乡村新局面》.光明网,2019-12-25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联系方式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